12月9日下午15点至17点,北京外国语大学彭萍教授应百家乐app 姜莉老师之邀,在北京师范大学后主楼1020会议室作了题为“社会叙述视角下京剧英译原则及文化要素的翻译建构策略”的讲座。
讲座的第一部分,彭萍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京剧英译和传播的意义。她讲道,京剧代表着中国舞台艺术的最高形式,承载着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既被视为国粹,又被视为国剧,同时在国际上也是备受赞誉。但是由于京剧中蕴含了大量中国哲学中“虚实相生”,所以中文之美实在难译。因此,做京剧英译时,要以忠实准确传达原文意思为首要任务。不要“因韵害义”,否则就是以中国译者之“心”在“度”英文读者之“腹”了。
讲座的第二部分,彭教授深入浅出地向大家介绍了什么是“社会叙述”,即借助社会学和认知学的叙述理论,阐述作为叙述行为的翻译行为。要从叙述的视角,把翻译放在社会语境下进行审视。
接下来彭教授重点介绍了叙述的四个特征:时间性、关联性、因果情节性、选择性。叙述的建构是根据一定的评判标准进行的,译者在翻译时要注意有所取舍,灵活翻译。因此,针对不同的内容,应采取相应建构策略,即翻译策略。建构策略要分为四种:1.时空建构,即译者可以仅凭空间或时间的架构就能突出或淡化叙述的立场;2.文本素材的选择性采用;3.标记性建构,即解释性翻译;4.参与者的重新定位,即译者可以改变原文的侧重点。
在第三部分,彭教授从社会叙述角度出发,联系自己的翻译实践,向同学们介绍京剧翻译的原则。她认为,考虑到京剧字幕文本使用社会场合的特殊性,译者需要做到以下三点:1.简洁地传达原文的基本信息为基础,可以采取去虚、欠额翻译的方式;2.要满足观众的观赏心理需求;3.采取灵活的翻译策略,兼顾准确性和可接受性。
第四部分讲述的是文化元素建构中的京剧英译,彭教授更为细致地介绍了翻译中不同文化信息的建构方式,整体需要灵活处理。她还谈到京剧中的叹词,对于不同位置的叹词,采取的建构策略有所不同:用空间建构的方式处理句首的叹词,对于句尾的叹词,需要选择性保留。
讲座最后,彭教授说,京剧以及其英译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本身的经济地位和综合国力,当然也离不开译者的努力。而现在京剧英译市场缺口太大,亟需更了解中国文化的中国译者肩负起京剧英译的使命。她鼓励大家,京剧翻译并没有那么难,所以不要有畏难情绪,要窥破这层迷雾,勇敢进行相关翻译实践。
京剧翻译任重道远,新时代翻译者应打磨自己的翻译技巧,增强笔力,只要笔耕不辍,京剧之花必将绽放在世界各个角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辈将上下而求索。
嘉宾介绍:
彭萍,获北京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英语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翻译研究、文化研究、商务英语、英语教学。已出版专著《翻译伦理学》、《本科翻译教学研究》、《伦理视角下的中国传统翻译活动研究》等8部,出版译著《中国通史》(英译)、《二十世纪视觉艺术》(汉译)等10部,在CSSCI、北大核心及其他各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其他科研及教学项目8项。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商务英语阅读(上)》(第二版)、《商务英语阅读(下)》(第二版)及《英语笔译》、《实用语篇翻译》等教材5部,主编“我的心灵藏书馆英语文学名著导读注释丛书”近40部,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及普通教材多部,参译词典多部,发表译作20余篇。曾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译员,现兼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进口出版物质量评审专家、全国商务英语翻译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孔学堂》杂志英文译审委员会委员、国际中西文化比较协会理事、《英语文摘》顾问等。曾荣获北京外国语大学突出成绩奖、北京外国语大学优秀教学奖和北京外国语大学优秀科研奖等多项奖励。